在中建二局华南公司华邦国际中心项目,有这样一位工友:他筑过高楼大厦,建过地下空间,他有一双岁月侵蚀长满老茧的手,却能砌出严丝合缝方正平整的清水墙,他有着一颗简单质朴温暖热忱的心,却总能在项目最危急的时候变得坚毅而果敢,他就是扎根一线的优秀农民工党员刘期斌。他以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忘我的敬业精神,二十余年如一日的扎根于施工一线,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优秀品质,让党徽在钢筋混凝土中熠熠生辉。
工地上的拼命三郎
刘期斌是地地道道的湖南人,但作为一名二局的农民工党员,南来北往为了项目,走到哪里,他就把根扎到哪里,走到哪里,都是十足的硬汉、工地上的拼命三郎。
2018年6月8日,一场大雨铺天盖地呼啸而来,短时间内羊城降雨量达到100多毫米,华邦国际中心项目基坑瞬间成为了汪洋泽国,机械、设备等大量物资材料被雨水侵泡。作为一名农民工党员,刘期斌带领工友们冲进风雨交加的施工现场,为基坑排水,用自己的力量为工友们撑起一片天。那时候,天地茫茫一片,北风响着尖厉的哨音,雨水不停抽打着他们,刘期斌站在没过腰的雨水里,在风雨中和工友们战斗在一起,为了给大家鼓劲,他还在在风雨中大声唱起了歌。就这样,一群铁打的汉子,在刘期斌的带领下,从风中干到雨中,从白天干到黑夜,整整一天将10个标准游泳池的水量排出了基坑,保护了机械、材料与基坑的安全。
2020年初,新冠疫情席卷祖国大地,举国上下按下暂停键。当疫情得到初步控制后,中建二局华邦国际中心项目一手抓防疫一手抓复工,成为了广州市海珠区首个安全有序复工复产的项目。“我是一名党员,在工地干活我当然要冲在前面,我要带着大家把工作干好!”复工后,作为党员的刘期斌就像是上紧了弦的发条一样,一刻不停地完全投入到了施工之中。为了抢回疫情影响的工期,他每天早早的来到施工现场,夜晚又是他拖着疲惫的身子最后一个离开。困了,就躺在模板上打个盹,饿了,一碗泡面也是匆匆吃下。他充分发挥党员模范带头无私奉献的优良传统,为华邦国际中心项目成为海珠区疫情期间首个封顶项目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真较劲”才能练出“真功夫”
别看刘期斌是农民,但可不是大老粗,他在工地上的“真功夫”都是众人皆知的。有人说,看刘期斌干活是一种享受,“养眼”,只见他轻巧地拿起一块砖头,另一只手拿过铲刀,均匀地抹上一层水泥浆,丝毫不差地放上,再拿一块砖,比划下位置,然后重复一遍抹泥浆砌砖的动作……一遍遍,看似很枯燥的体力活,让外人看起来,却感觉行云流水。在技术上刘期斌不仅对自己严格,对他人,也是一丝不苟。一天,工人小李,有一行砖砌的不符合要求,被刘期斌挑剔的眼光发现了。“不行,重来”, 刘期斌喊小李停工。“不就一行砖吗,又不影响整个墙”小李很不高兴。“影响,咋不影响,别人用一辈子的积蓄买套房容易吗,搁你买到这样的房你愿意吗,别说一行砖了,一块砖也不行”。“刘班长,这么热的天,你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过去就行了,下不为例还不行吗”。“不行,坚决不行,有了这一次,就会有下一次”。说着刘期斌就拿起锤子将小李砌好的砖给推倒了。“重新来”,说着,刘期斌拿起一块砖,一边给小李做示范,一边带着他干,就这样,在烈日下,刘期斌教小李纠正偏差,学习技术,热的浑身湿透。不过,这一次,小李却说,热得值了,班长的一堂课,不仅让他学会了技术,更让他学会了做人。就这样,在他的带领下砌筑班组高质量的完成了项目砌筑施工。在2019年广州市“质量月”现场观摩活动暨华邦国际中心项目现场观摩交流会中,他们的砌筑质量样板更是树立了行业标杆,得到了千人观摩团的点赞。
青年工友的“好大哥”
在工友眼中,刘期斌工作时一是一、二是二,对工程质量一丝不苟,那绝对是个严厉的人;但是在生活中,他却像自己的兄弟一样,时常给予别人关心和照顾。
对新来的工友,刘期斌加强技术指导,使他们能在较短的时间内适应环境、掌握技术。有时候来了新员工,他都要带着他跑现场、看项目,熟悉工地与环境,把课堂设在工地上,耐心细致的做好图纸讲解,这样即锻炼了他们上岗作业的能力,另一方面,又能够保证项目和施工不出问题。作为一个班组长,刘期斌一点架子也没有,他常对青年工友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兄弟,你就把我当成你的大哥就行了”。工作中,他常常和工友们一道上工、一块干活、一起吃饭。工作之余,刘期斌也经常和他们一起谈心,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些年来,他学会了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有时候,工友的一个眼神,就能让他发现问题。有一次,就是通过一个毫无生气的眼神,刘期斌了解到小张远在家乡的母亲生重病住进了医院。得到这一情况后,刘期斌不仅找小张谈心,还从自己的工资里拿出钱帮助小张给母亲治病,激动的小张眼圈都红了。他平日里对工友的关心呵护,以及工作上的严要求,不仅仅将工友们的心凝聚在了一起,还增强了工友们的安全防范意识,减少了安全事故的发生。
多年来,正是凭着对工作的责任与担当,激情与奉献,刘期斌参与的项目大大小小有十余个,多次受到业主、监理和施工单位的广泛赞誉。作为一名农民工党员,他始终牢记自己党员的身份,努力奋斗,不懈拼搏,高标准、严要求建好自己参与的每一项工程,让党徽在混凝土中闪闪发光,为人民群众拓展幸福空间。(黄彦)
上一篇: 上一篇:中国二十二冶助济宁再添南北通行大动脉 下一篇:下一篇:同心抗疫稳就业,凝“新”聚力显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