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建设新闻网 2019-12-18 作者:采集侠 点击:

从悦来南路的集体宿舍到竹苑小区,再到带电梯的商品房小区,85岁的凌志坤在中山几十年的生活轨迹,随城市变迁而行,也见证了一座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

“中山的城市建设和居住环境,确实取得了很大成就。”凌志坤说。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山围绕人居环境改善不断推动城市建设,1997年获得联合国人居奖,在城市建设方面取得了诸多成效。从《云端看中山——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图片展》中,可以看到浩渺云端之下中山城市的美。

步入新时代,城市建设也面临新的命题。《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中山紧扣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要求,发挥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的作用,正努力打造成国际化现代化创新型城市。

本报记者 隋胜伟 李丹丹

■转向现代都市

凌志坤记得,当年中山早期建设的一批小区,最初一部分是安置房。1981年,莲峰新村新建20栋楼房落成,成为继岐江花园之后,又一个商住小区。1987年至1993年,市政府兴建柏苑新村、江畔新村、松苑新村和竹苑新村,总建筑面积80多万平方米,安置城区住房困难户和侨房腾退户,城区人均居住面积超过13平方米。

一切仍在摸索中前行,改革仍需前行。

1983年,中山撤县建市,提出按中等城市规模“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实施城乡一体化的建设方针。一场城市建设的改革自此掀起。有关部门提出了城区垃圾清运“定点、定时、袋装”的六字方针逐渐得到了落实,城区卫生面貌得到极大改善。1986年,市政府制定了一项改革城区垃圾清运制度,规定垃圾实行塑料袋包装,定时、定点收集。由市政府投资在居民结点建垃圾屋,实行一天两次清理。

1984年,市公共汽车公司开通公路客运线路9条。坦洲、小榄下基、南朗、三乡、翠亨、古镇和民众有公路客运售票站,开通石岐至广州、珠海、湛江、肇庆等长途班线以及横栏、五桂山、三角、中山温泉、中山港、港口等市内班线。

1988年1月1日,中山市由县级市升格为地级市。在经济创新的同时,也努力在城市规划、建设、生态等各方面谋划,“农业县”开始向“现代都市”转变。

■成就人居典范

中山城市建设的脚步没有停歇,并迅速掀起了高潮。

1984年起,中山编制城市规划《中山市市区总体规划(1985-2000)》,1986年完成。1987年市委扩大会议确定“控制旧区,建设新区;建好新区,改造旧区”的城市建设方式,规划建柏苑新村作为标准小区。

1993年10月1日,占地88.5公顷的紫马岭公园建成开放,是广东当时最大的生态公园。

此外,中山积极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实行“退商还路”,撤销“马路菜场”“马路商场”,严格规定各商户入屋入场经营。1996年,中山荣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1995年初,中山市政府决定改造建设孙文西路。1998年,孙文西路文化旅游步行街全面竣工,共有“南洋风格”骑楼186栋,改造面积39405平方米,步行街既保留了昔日风格,又增添了现代色彩。

20世纪90年代起,中山的城市面貌逐步焕然一新,同时几乎囊括了国内城市建设领域的所有荣誉。

1997年10月9日,联合国人居中心信息与对外开放关系部主任克里斯蒂娜·恩格菲尔德女士为中山颁发全球人居领域最高奖项——“联合国人居奖”,当年,中山是唯一荣获该奖的亚洲国家城市。

根据历史资料记载,2003年,中山城区人均公园面积7.6平方米。各公园、小游园、街头绿地和各类带状绿地遥相呼应,构成了一幅“花园建在城市里,城市建在花园里”的生态景观。

■科学规划新城

在改革开放的春风里,中山的城市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978年,新建成的中山大厦楼高7层,已经成为中山的最高建筑,两年之后,第一高楼的头衔被扩建后的8层大楼华侨大厦取代。此后的第一高楼的这项纪录,75.5米高的中山国际酒店保持了5年,128米高的中银大厦保持了20年,209米高的利和大厦保持了5年,高305米的古镇利和购物中心大厦如今成为中山第一高楼。

不久的将来,这个记录将被刷新。与之而来的,将是一座城市未来的巨变。

为努力打造大湾区更具竞争力的重要节点城市,与湾区城市携手共建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随着深中通道等重大基础设施的建设,中山的区位发生巨大变化,为把握重大历史发展机遇,中山开始谋划推动城市环湾布局向东发展,编制《岐江新城提升规划》《翠亨新区起步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中山翠亨科学城城市设计》,高起点、高标准打造参与大湾区建设的重大战略平台,加快推进粤澳全面合作示范区建设,打造国际一流、湾区顶尖的现代化滨海新城。

上一篇: 上一篇: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住房建设事务服务中心智慧房产交易监管服务平台采购项目(二次)公开招标公告 下一篇:下一篇:附有违建的房产将限制上市交易 目前南通已有45起违法建设失信行为被实施联合惩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