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共享经济”新业态蓬勃发展,在供给端提高了闲置资源的利用效率,在需求侧满足了消费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时间,共享单车、共享首饰、共享健身房、共享睡眠舱、共享充电宝等 “花式共享”如雨后春笋般冒出。
据《中国共享经济发展年度报告(2019)》,我国2018年共享经济市场交易额为29420亿元,平台员工数为598万,共享经济参与者人数约7.6亿人。共享经济推动服务业结构优化、快速增长和消费方式转型的新动能作用日益凸显。《报告》预测,未来三年,我国共享经济仍将保持年均30%以上的增长速度,在稳就业和促消费方面的潜力将得到进一步释放。
共享经济的兴起为市民生活带来了便利,但是无序过量的投放又与其低碳、环保、共享的初衷相背离,不少共享经济产业陷入“非理性繁荣”,造成资源浪费的状况屡见不鲜。拿共享单车举例,曾经常见于街头的共享单车小蓝、酷骑相继停运,超过数百万辆单车沦为僵尸车,几十亿资金打了水漂。报废的共享经济产物不仅占用公共空间和土地资源,还将产生固体废物。
知名互联网学者刘兴亮认为,共享经济的本质是整合线下闲置资源,借助第三方平台,使线下闲置资源得到最大化的利用。而目前共享经济中的大部分企业却脱离了共享经济的本质特征,只是打着“共享经济”旗号、采取互联网方式的租赁商品。面对新的经济风口,不少企业“盲目上马”,重复投资、重复建设不仅造成上下游相关产业链的资源浪费,也为城市管理带来难题,造成城市垃圾。
面向未来,随着我国“放管服”改革的持续推进,“鼓励创新、包容审慎”成为我国共享经济领域的主基调。在这种大背景下,解决共享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补齐短板、提升质量,促进其健康可持续发展,就迫切需要由原来的政府主导的市场监管转变为政府、平台企业、社会组织等多方共同参与的协同治理。
共享时代,监管不能缺位。“共享经济兴起,遵守市场规律固然重要,但是监督更不能缺位。” 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表示:“为了让市场功能更好地得以发挥,相关部门不能用禁止性思维,去限制新业态的出现和发展,要通过对市场的理解,建立一个更好的、安全和信任的机制体系,从制度保障上让这一经济形态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据了解,随着2018年各项整治行动和监管措施的延续,以及《电子商务法》的正式实施,共享经济领域仍将延续强监管态势。
共享经济高质量发展,行业从业者应善用新兴技术。现阶段,对于报废的零部件,利用专业手段进行回收拆解及无害化专业化处理,可将报废产品合理再利用。在未来,互联网思维结合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将为经济行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创新变革。徐洪才认为,共享经济产业如果能借助5G、人工智能、自动驾驶等新技术,仍具有长足发展潜力,有望创造出更多共享需求和机会。
共享经济远行还需消费者进一步提升文明消费习惯。“共享”,既是资源的共享,也是文明的共担。共享经济兴起以来,街头的共享单车被上私锁,抹去二维码,将车挂在树上;共享充电宝被人为损坏,掰坏插头;野蛮驾驶共享汽车等等不文明现象时有发生。此外,企业方需优化资源配置,对共享设施予以管理与维护,建立信用体系和制定相应的奖励和惩罚措施来约束用户,共促共享经济产业有序发展。
上一篇:穗企业养老保险 月人均基本养老金3586元 下一篇:
上一篇: 上一篇:【产经观察】家政行业需要规范化智能化 下一篇:下一篇:“双创”新潮涌动 拆解人才招聘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