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建设新闻网 2019-12-18 作者:采集侠 点击:

 

為國奉獻勇闖藍天(產經觀察)

 

  試飛員列隊奔向新的試飛任務。
  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提供

 

  人們都知道,在飛機翱翔藍天之前要經過復雜的研制過程。一架新機的誕生必須經過論証、設計、試制和試飛4個階段,飛行試驗是其中周期最長、環節最多、風險最大的階段。

  試飛,是指在真實大氣條件下對飛行器、航空動力裝置、機載設備和系統進行的各種試驗。飛行試驗貫穿於航空技術和產品發展的始終,發揮著試驗科學不可替代的作用。駕駛新機挑戰性能極限的試飛員們也因此被稱作“刀尖上的舞者”,經過他們的試飛,新機才能獲得通向藍天的許可証。

  今年是新中國航空試飛事業創建的第六十個年頭。1959年4月15日,航空工業試飛中心的前身——飛行研究院在古城西安東北部的小鎮閻良悄然誕生,從此結束了中國沒有飛行試驗研究機構的歷史,開創了新中國自己的試飛事業,我國也成為繼美、蘇、英、法之后,世界上第五個擁有獨立飛行試驗機構的國家。

  60年來,航空試飛事業從“一窮二白”到“望其項背”

  “剛到閻良的時候,連加油車都沒有,隻能拿著臉盆,一盆一盆打到加油口裡面去。”今年84歲的王昂是我國第一批試飛員,回憶起“一窮二白”的艱苦創業時期,他感慨萬千。

  生活條件也同樣艱苦。一口80米深的水井是主要水源。煤不夠燒,就把黃土、煤渣混在一起做成煤坯當燃料。

  “一邊建設,一邊研究”是試飛事業艱苦創業的寫照。在基本不具備試飛條件的空十一航校的舊址上,試飛人整修機場、解決設施、組建隊伍,以極快的速度在1960年1月26日實現首次飛行,並於1960年6月17日實現了中國歷史上飛行試驗的第一架次,僅用80天就順利完成了任務,在一張白紙上描繪出新中國試飛事業的最初藍圖。

  改革開放的春風推動試飛事業加速發展腳步。這一時期,殲8Ⅱ、殲7Ⅲ、殲教7等新機同時進行鑒定定型試飛,試飛人員以“拼刺刀”的精神打響了中國航空史上史無前例的“航空三大戰役”。

  某型機是我國第一款沒有基准機、自力更生研制的飛機。今年71歲的黃炳新是首次把該型機帶上藍天的試飛員。1998年,首次升空后不久發動機就出現了故障,飛機震動得連儀表板上的儀表都無法看清。“飛機落地后,儀表板上2/3的儀表連著五色導線全都振落下來,洒了我一身。”黃炳新說。在4年后該型戰機的另一次性能試飛中,黃炳新又在戰機方向舵掉落的狀況下實現成功迫降。

  一次次試出來的問題,讓科研人員能夠不斷改進飛機性能。飛豹、運7系列、運8、直8、直9、直11等重大軍民用飛機的鑒定試飛和適航取証試飛,讓我國試飛技術由二代機向三代機的技術儲備升級發展。到20世紀末,飛行試驗專業配套、技術成熟,內容基本完整、程序基本規范,逐步形成自己的試飛模式,中國飛行試驗進入了成熟發展期。

  “三代機以后,與國外相比,我國在試飛理念、試飛技術上開始能‘望其項背’。” 殲10試飛總師周自全說。以三代機試飛為代表,新世紀頭一個十年,航空工業試飛中心技術水平取得長足進步,掌握了多項關鍵技術,實現了多項重大突破,中國飛行試驗水平和技術提高到一個嶄新階段。

  一架架飛機背后,鐫刻著默默奉獻的試飛英雄的名字

  走進剛剛成立的航空工業功勛園,初教6、殲10、空警2000……16架列陣以待的功勛飛機引人矚目。60年來,航空工業試飛中心先后承擔了幾乎所有國家研制新機的試飛任務。這一架架飛機背后,是一位位默默奉獻的試飛英雄的名字。

  從1994年至今,先后有十余名試飛員和科研人員在執行試飛任務時壯烈犧牲。

  一位年輕的試飛工程師,為了緊急赴外場執行試飛任務,說服家人將定好的婚期推遲,火速趕往外場,承擔起該專業兩個型號兩架飛機的試飛工作任務。“等飛完這幾個起落我就舉行婚禮,到時候請你們來喝喜酒!”去外場前,他曾笑呵呵地對同事說。然而這個約定成為永遠無法履行的遺憾。

  上世紀90年代初,十號工程科研試飛任務啟動時,一位1964年畢業於成都電訊工程學院的研究員毅然請戰,臨近退休之期出任型號課題主管的他激動萬分。同事擔心他的身體,他卻說:“沒問題,我身體硬朗著呢!如果在我退休之前還能為第三代飛機研制出力,那我這30年的航空試飛就沒白干!我既對得起國家,也對得起自己了。”2002年,跟隨型號任務奮戰在外場的他倒在了試飛第一線,倒在了心愛的飛機旁……

上一篇: 上一篇:东风风神计划换标?看看队友风光的表现你就全明白了 下一篇:下一篇:着力补短板 发展添活力(产经观察)